Skip to main content

大學備審資料撰寫方向建議

· 18 min read

有鑒於學測成績公布,莘莘學子也要進入推甄面試的階段。當年承蒙許多老師幫助,在學測申請時順利的錄取不錯的校系,自己也歸納了一些想法,有時也會突然有可愛的學弟妹跑來問問題,不如就直接寫成一篇文章吧!

申請大學應該是所有人第一次面對非紙本考試,你必須在十幾頁的篇幅中總結你 18 年來做過的事,甚至只有 1 分鐘的時間自我介紹,結果教授花短短幾分鐘,用幾個評量分數就決定你會不會被錄取。如何「篩選」出「最有利」的資訊就顯得更重要了。

發現自己 18 年來都在耍廢,會不會開始想拚指考?

該如何閱讀這篇文章

這篇文章的內容是由資工系大二的學生撰寫,可以大致適用大部分的工程類科系,我不是專家也不負責相關的工作,有一些觀點不一定能通體適用,甚至是我個人的偏見,所以並不能盡信,需要自己咀嚼過後再選擇對自己最有效的策略,希望能拋磚引玉,共同歸納出一份攻略秘笈。你應該多尋求老師、專家、學長姐、同學的協助。

教授的心理

教授的生活除了教學以外,就是研究寫論文、拿計畫,要他負責擔任面試委員就像要你擔任國中升高中的評審委員一樣,教授必須額外花時間來看上百份備審資料,幾乎不會有人認真看完備審資料,甚至大部分內容過度美化或根本就是唬爛的。學測成績是一個可信任的指標,第一階段篩選可以由市場機制粗略的學生區分開來。(6768 級分的學生和 5758 的學生)

就我在大學上課時間的觀察,大部分的教授不太會主動與學生互動,常常是上完課就離開教室,但如果你主動去找教授的話他也會滿熱情回答你的問題。你優秀與否事實上對他沒有直接的影響,甚至很多教授不太管出席率,你的死活和他沒什麼太大的關係。

由於目前少子化的關係,大部份科系都面臨招生問題,收 100 個學生中誰好誰壞要看運氣(很難在短短幾分鐘之內評斷一個學生好壞),但如果報到時只有 80 個學生,這問題就大了,所以這是每個委員都極力避免的。比起挑選學生,現在更多科系是用各種方式來抓住好學生,畢竟大學 4 年如果能將普通的學生變得優秀,也對學校非常有幫助。

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現象,如果你 70 級分,卻填了一個 60 級分的科系,教授想也知道你把他當備胎,自然而然你第二階段的成績就不會好到哪裡去,寧願把機會留給會來報到的人。

小結

教授認知:

  • 學測成績已經能保證來申請的學生,有一定的水準
  • 不可能仔細看你的備審資料
  • 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排出學生好壞。長期來看才有影響,只能盡量抓住好的,避免壞的

教授重視:

  • 我要在「短時間」內評斷一個學生
  • 備審內容吹牛吹破天,「客觀成績、獎項」最實際
  • 「報到率」非常重要,幹嘛收不會來念的人呢?

學生的優勢

理解了大部分教授的心理,應該已經可以從備審刪掉一堆廢話了,我們可以用不同的優勢來討論一下有什麼好的策略,以重要度排序的話是:

  • 你的學測成績、平時成績
  • 你在相關領域是佼佼者、有豐富的經驗
  • 你有濃厚的興趣
  • 你有這個科系的特質
  • 你參加很多非相關的活動
  • 你會來念這個科系

你的學測成績、平時成績

這部分可能在備審裡面沒什麼好寫的,不過成績是非常重要、客觀的指標,但你也不能改變了,考不好的先幫你 QQ。不過你到文末就可以知道其實也不用太擔心啦。

學測成績不僅是第一階段的門檻,也是第二階段很重要的評分手段,對教授來說是最快、最方便的標準,正取和備取也常常是照著學測成績分布的。如果你有特別優秀的科目可以特別提出來說,其餘的話如果沒有加分那也不太需要著墨,畢竟在成績單上就會有了。

你在相關領域是佼佼者(極重要)

如果你是佼佼者,對教授來說就是「即戰力」,可以多多培養的人才,讓強者變得更強。你已經明明白白、實實在在的超越了其他面試的人。你不用多去證明你有興趣、多想來念了,你的學測成績、志工經驗還重要嗎?

除了成績以外,你參加過的比賽、活動,都是判斷你的依據。如果有傲人的成績直接大字、加粗、紅字標示,像是自然科能力競試、奧林匹亞,或是參加過的社群、活動,以前累積的_作品_,這些都是超級加分條件。

表現普通的人也可以想辦法在這段時間內準備出作品,即使是小比賽、小活動,都是非常好的加分條件。

你有濃厚的興趣(極重要)

你沒有傲人的成績,但你非常有興趣,對教授來說你就是「潛力股」,期待你大學四年會有很好的成長。大部分的學生不可能都是即戰力,值得培養的人才也是大加分!

基本上,如果你在高中時已經有濃厚的興趣,你應該就會關注相關的議題,如果沒有的話你應該根本沒興趣吧!用舉實際的例子的方式來強調你有濃厚的興趣。可以寫對該領域、科系、學校的理解或平常關注的話題,你必須多多強調你的未來性、成長性,寫一些心得或感想之類的東西,代表你「反思」進而從中「成長」,具體的寫出未來規劃也是不錯的選擇,如:「資訊工程如何改善高齡化社會」、「人工智慧取代傳統人力」、「錄取後,到網路上看線上課程」

表現普通的人可以多涉獵相關知識或消息,在面試時被問到或你錄取後也需要知道這些事吧!

你有這個科系的特質(重要)

你不只是個好學生,也有很多符合這個科系的特質,不只能勝任,說不定還能做得更多。

英文是非常重要的能力,重要度遠遠超乎你的想像!大學讀原文書、看文件、寫期末考考卷,都要用到英文(大概只有通識課會是中文),所以你的英文檢定就更顯重要了!數學也是在工程類科系中可以強調的科目(在工程類科系數學好很吃香)。

自學能力、團隊合作都是滿重要的人格特質,想兩三個點來當作整份資料的主軸,集中火力。

你參加的活動、興趣、嗜好(你必須把他變成「塑造特質」的故事)

你可以將這些活動,提升到「特質」的層次。如果你只是無聊的敘述自己的家庭背景、成長歷程,卻與未來大學沒什麼關係,你自己應該都寫得很痛苦吧?

你參加的志工、社團等等,雖然可能從中得到很多收穫,但對教授而言一點都不重要,如家庭背景介紹、學校介紹、學校校慶活動等等超級沒用的廢話。(我來自雲林鄉下,這個純樸的環境,讓我在成長過程中充滿快樂 ⋯⋯

你要將這一類的東西和申請的科系關聯,將無聊的流水帳,寫成一個和科系相符的故事(符合上述的幾項目標)。如「玩二十一點學數學」「下圍棋結果寫出人工智慧」「喜歡園藝,所以自己開發了自動澆水系統」「到老人院服務,自己用三滴列印設計輔具」「社團活動中學到溝通、團隊合作,讓我在開發軟體時可以跨部門合作」、。

(純樸的生長環境、父母的管教方式可能對你有很大的影響,但對教授而言年收 300 萬和 70 萬的家庭沒什麼差別。)(你運動會跑第一名有什麼用?工程師根本不需要會跑步。)

你會來念這個科系(普通)

有時候教授會在面試時直接問你會不會來報到,你要想一下怎麼取悅他。

如果你現在已經處於劣勢(沒有成績、沒有參加活動、興趣也普普),很難給教授特別的印象,這時你的誠意可能會是微幅的加分條件,強調這是你的第一志願吧!教授也不希望到時候報到率太差,如果不是在競爭激烈的校系會比較有效果。

如果你不想念這個科系、這是你的備案:好歹也要裝一下。

你的心態、策略

心態

只要在 300 個競爭者裡面排到 150 就 ok,不用太緊張」以常態分佈的角度來說,大部分的學生都是平凡的,教授也只能分辨出極少數特別優秀的學生,在他們眼中大部分學生幾乎都差不多。而且這極優秀的人佔的名額少之又少,他們可能是競逐臺大的勁旅,但對於平凡的我們來說,我們其實只要在競爭者中維持中上就可以了!

只要穩定發揮就有好的結果」一個人可以填 6 個學校,5 個科大,基本上你只要通過第一階段,然後表現的中規中矩,得到備取的名次,就不致於在大學申請時失利,過度的緊張反而是不必要的。

策略

  1. 在第一階段挑選學校時,就要給自己留後路,不要自我感覺良好,填了一些完全不會上的學校,應該多拿歷年數據比對。
  2. 立刻開始搜集有利文件,想想你有什麼優勢可以贏過別人,不必太自卑,因為你不會特別差。
  3. 想兩三個該系的特質,整份備審資料就以他們為主軸。
  4. 盡量以「實際的例子」描述,少用形容詞,也不需要過多鋪陳,沒有時間看。如:「(X)我對該系很有熱情」 -> 「我做了 XXX,XXX,XXX」「(X)小時候爸爸買了一台電腦,起初只是為了玩遊戲,後來認識了很多網友,他們有很多不一樣的專長,但因為電腦配備不夠,國中的時候升級了電腦配備,開始接觸了影片剪輯,從 0 開始在網路上找資料,途中經歷很多挫折,最後終於成功完成一部影片,非常有成就感,後來我也常在論壇上和大家分享我的作品,得到許多網友的肯定,讓我很想要繼續就讀相關科系。」->「(O)國中時,在網路上認識許多影片剪輯高手,透過 google 自學我也完成了一些自己的作品,開始在論壇上分享得到不錯的迴響,讓我想要繼續深入的學習相關的知識。」
  5. 可以包裝不起眼的素材,提升層次(參考上述的條件)。如:「喜歡玩電腦 -> 在玩遊戲過程中,想到開發遊戲的各種問題」、「喜歡下圍棋 -> 看到 Alphago 的感想」、「老師播了大數據的影片,回家搜尋了更多資料 ⋯⋯」
  6. 強調自己的未來性。經驗中的反思成長、具體且可實現的短中長程計畫。
  7. 多和老師、專業人士、學長姐、同學討論,搜集資料絕對勝過閉門造車,可以發現自己的盲點。直接給其他人看這份資料,如果沒有記憶點,那就失敗,重寫!

結語

基本上你會來看這篇文章,代表你自己已有打算,可能只是找不到方向去做,會主動進步的人通常都會有很好的結果,所謂天助自助者。當初我在申請大學時我自知自己的優勢是個人申請、加上不可能認真準備指考(惰性使然),所以放了很多心力在學測、申請上,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就是這樣子吧~

大學是一個很好玩的階段,你可以做任何事,也可以不做任何事,甚至可以拒絕任何事。科系的選擇,幾乎決定了人生發展的方向,從基礎知識的學習邁向專業化的學習。你至少要選一個不討厭的科系,否則大學生活會過的非常痛苦。如果你已經知道你要的是什麼,那就追隨你心中的想法努力去做吧!後來到了大學突然發現不念大學其實也可以呢~ㄎㄎ